华药新药公司被确定为国家“科改示范行动”企业。以改革为“药方”,以创新为动力,以合作为支撑,冀中能源华北制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华药大变化、快变化,带来新希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换挡提速。
华药金坦公司配液岗
瞄准生物药,摸索中选定创新方向
“近期被问得多的,就是你们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什么时候能正式上市?”7月22日,新药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高健说,“III期临床试验结论出来后,我们已经组织了报产,并紧锣密鼓地推进产品上市工作。”
高健的语气颇为自豪。本品为新药公司研制的国家Ⅰ类新药。这是我国首例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这也是花了16年时间、投入近1.5亿元的新药公司科研团队向生物制药转型的成果。
华药是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是“共和国医药长子”。然而,随着我国人类疾病谱的变化,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的亮点逐渐淡出。近年来,华药的发展速度、产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都有所下降,其影响力远不如成立之初。
“企业要转型升级,首先要研究、判断和确定创新方向”,上世纪80年代,中国Z早的制药企业之一--华药开始了生物制药的研发。然而,具体瞄准哪一类产品,华药一直在摸索中。
狂犬病是世界上死亡率非常高的传染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差不多就会致死。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多年来居法定传染病死亡人数第三位。
“临床上使用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马血清制品,另一种是人血浆制品。”新药公司首席研究员、重组人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研发项目负责人魏敬双介绍说,马血清制品,虽然便宜,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和副作用,现在很少使用。人体血浆制品由于来源有限,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很难避免病毒污染的风险。
2004年初,重组人源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项目立项。魏敬双带领10名队员,一切从头开始。
“狂犬病病毒抗体的基因序列是我们从国外获得的zhuanli许可”,魏敬双回忆说,项目开始时,研究组只有抗体的基因序列。
“我们的方法是将人体抗狂犬病病毒抗体的基因序列转移到动物细胞中,培养细胞,使其大量增殖。我们利用这些工程细胞作为种子,然后分离并提取这些细胞产生的抗体来制备药物,”魏敬双告诉记者,“整个过程都是在工厂进行的,可以实现大规模制备。”
16年后的2020年4月,重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进行Ⅲ期临床试验。结论该药物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而且安全有效。
多年的默默创新和科学研究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的新药公司在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有几种生物技术创新药物”,高健说,对于公司来说,这一系列产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创新产品储备,而且在单克隆抗体新药的研发过程中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创新是华药的‘Z强抗体’,高健说,一系列创新产品和研发成果,让有着60多年历史的华药重新找回发展活力。目前,华药产品已从抗生素发展到涵盖化学制药、生物技术药物、健康消费品、生物农兽药等领域的大型现代制药企业,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北制药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研发项目负责人魏敬双在工作中
打破成长天花板,激活人才原动力
“有些人从事研发一辈子,可能看不到成果。但我刚入职就可以见证Ⅰ类新药的诞生,这对于我们做研发工作的人来说,是莫大的荣幸。”吉林大学的研究生高洁,去年9月被公司通过校园招聘来到这里。经过安全和工作培训,她在一家新药公司就职。目前主要从事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
“我是兽医专业的。在我的家乡很难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高洁说,“华药的职业发展通道非常合理,很有吸引力。”
近一段时间以来,华药在人才招聘方面不断努力,不仅是高校毕业生,更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不久前,市场部副总经理、研发部副总经理职位向社会公开选拔,应聘者众多。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人才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市场化选人用人、强化激励约束,是国家科技改革示范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加入华药的主要原因。
据高健介绍,为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2012年新药公司制定并实施了《职业生涯设计方案》,随后逐年完善,形成了现行科研人员职业发展规划体系。通过设立首席科学家、主任总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职级,科技人才可以享受与管理人员会议同等甚至更高的待遇,打破了科技人才成长的天花板。
在新药企业,从部门及平台负责人到普通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都可以纳入该体系。依据工作业绩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评定科研人员职级,并将职级与员工薪酬挂钩,它不仅为每位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清晰的上升通道,而且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人才引进方面,新药公司着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人才评价方面,2018年初次开展首席研究员、首席技术员的评审任用工作。在科研人员职业生涯考评中,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作为主要评价条件,促进科研人员注重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强研发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市场为导向的选人用人,在激励机制上采取‘跳一跳,能摘到’的方式,更灵活、有效。”高建表示,在人才激励方面,他们一直在完善‘项目负责人制度’和‘里程碑节点奖励制度’,推进市场化进程。
针对目前薪酬体系与市场价位脱钩、薪酬激励功能缺乏外部竞争力、吸纳和留住新员工的难度越来越大的现实,公司调整了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分配模式,缩短了实习期,提高了员工的待遇福利。
机制改革激发了人才的创新动力。
如今,以员工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有58家,很多员工的科技创新成果也获得了国家zhuanli。其中,“齐名创新工作室”已取得268项成果,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据统计,华药职工创新工作室已完成创新项目240多个,年均经济效益3100万元。
拓展“朋友圈”,持续推进“资本运作”
7月,华药的“朋友圈”正在升温。7月29日,华北制药与上药控股签署《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书》。今后,双方将在产品采购、招标、配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帮助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7月中旬,华北制药与国药控股举行战略合作意向签字仪式,双方将展开全方面战略合作。同时,华北制药与中石油河北销售公司就推进战略合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沟通和探讨。
近年来,这种对外合作越来越多。一直从事研发的华药越来越注重“抬头看路”,把“朋友圈”从专业领域拓展到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从国内拓展到国外。
在专业方面,华药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搭建创新平台,与天津大学等在产品研发、工艺优化、绿色清洁生产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
今年,华北制药与北京大学联合申请“药物新制剂乳化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酵类免疫抑制剂药物的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等三个项目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同时,华药积极寻求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合作,与国际企业开展多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重点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健康消费品产业。
华药国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公司不断拓展国际药品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加大了开拓国际新兴医药市场的力度。华药国际现依托800多个海外药品注册文号和5个海外办事处,公司已出口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灵活的合作机制得益于其自身体制的剧烈改革。
日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0-2022年)》审议通过。未来三年,国企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等细节将逐步明朗。可以肯定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仍将是重点。
事实上,近年来,华药集团一直在积极推进子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省内第壹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其控股子公司华恒公司日前完成了骨干职工持股的实施,注册资本由500万元增加到2.1亿元,成为河北省国有控股第一支骨干职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激发了活力,华恒公司维生素B12发酵装置屡创新高,处于国内优先水平。
高健坦言,新药公司作为中医药一级的药物研发机构,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比如,在项目立项、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企业主体作用不足,研发项目缺乏市场化评价和成果转化机制,研发成果无法得到市场认可。
高健说:“我们将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使公司成为充满发展新动能的国有现代科技企业样板和自主创新的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