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口市沽源县闪电河乡马铃薯种植示范园,一群人拿着摄像机、照相机、纸和笔,记录着他们正在采访的内容。这是一个由中国经济时报、河北日报、河北工人报、共产党员杂志社、长城网、腾讯网、凤凰网等7家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在华药科技扶贫基地沽源县闪电河乡和华药精准扶贫村张家口阳原县揣骨疃镇闫家窑村和窑儿沟村进行了深入访谈,“小康路上有你”华北制药主题宣传活动引起媒体关注。
记者和示范园园长梁幕文一边走到田间地头一边聊天,“今年土豆品种好,收成好,你看!”梁幕文弯下腰,掏出一个土豆,重半公斤。“过去,土壤变硬,影响了来年的收成。华药的生物农药不仅治好了苗木,还使土壤变软,产量逐年提高,”看着200多亩地,梁幕文说:“只要一个电话,不管我们的华药专家离这里有多远,他们都会来指导我用药的。我很感动,也更加感激!”
他的诚恳话语也感染了记者。“授人以渔、补齐短板。”中国共产党网站记者翟新建说:“我们的华技术专家手把手地教,把盲目种植变成科学种植,让扶贫开发“充满了耐力”。这就是“精准”所在。”
“看,在那边!”十多个打工的姐姐停下手中的活,抬头望着天空。一阵轰鸣,无人机已经在河北日报记者的控制下,飞向百米之外,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和菜园一览无余。“规模+技术”不仅让农民腰包鼓起来了,还能促进就业。当得知每年有2万多来自四川和东北地区的工人涌向沽源县时,记者称赞“华药不仅带来了技术,还促进了一个产业链的成长。”
在闫家窑村大队指挥部,村书记和闻讯赶来的村民们早早坐在一起,只是为了和记者聊聊华药扶贫干部到来后身边的变化。在种羊繁育基地,700多只山羊在农场里欢快地奔跑。这是扶贫干部16次和村两委购买的,行驶了7000多公里购买回来的。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唐沙砂竖起大拇指说:“扶贫干部把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追求,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付出,有现在的成绩,令人钦佩。”。
在窑儿沟村的新房农家院里,河北日报记者马彦铭分享了他的感受:“我们华药的扶贫工作是典型的依贫施策、依户施策。严家窑村有年轻的村民,建立了新品种羊养殖基地,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窑儿沟村村民年纪大了,要解决好水电问题,把扶贫工作中的‘输血’变成‘造血’、让扶贫工作‘阳光普照’,这是我们过上小康生活的必由之路!”夕阳斜照在满是鲜花和蔬菜的院子里,村道两旁的向日葵随风轻轻摇曳。一幅美丽的农村夕阳图记录了村民脱贫后的幸福生活。
长城网记者郑建卫,深有感触地说:“事实证明,中央的扶贫政策确实是正确的。扶贫干部带着热情和责任心,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帮助大家脱贫上。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是华北制药作为国有企业的责任。”
这次采访既紧张又充实。虽然每天出行需要6个多小时,但大家的热情在不断增强。“小康路上有你”。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感染了我们。记者们纷纷表示,要用笔端和镜头,向更多的人讲述华药的扶贫故事。